168计划网

学术交流
对文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文学、历史学与艺术学论坛

168计划网:发布时间:2013-01-17 | 信息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美林教授

 

对文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文学、历史学与艺术学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大解放,学术视野大扩展,这自然有利于文学研究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很有见地的优秀论著,它们从哲学、史学、文化学等学科来审视文学,这一趋势无疑是应该肯定的。但近年读了一些著作,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发现偏离文学自身的特点来研讨文学问题的论著时有出现,特别是所谓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来评论文学作品,其结论难免失真。文学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史学等社会科学是逻辑思维的成果,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也是有所区别的。文史可以互证,但不能彼此替代。尤其是校勘古代文学作品时,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要慎之又慎。

    从文学本身来研究文学,要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注意文学诸多样式的沟通,审视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的嬗变。社会生活错综繁复、丰富多彩,存在着多样性和单一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学,也就有多种样式存在。叙事的有小说、戏剧等,抒情有的诗词、文等,这多种多样的形式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个性和共性,对它们进行分体研究,有利于专精;加以综合探讨,则有利于宏观把握,总之,对于文学的诸多样式的产生、演变,需要不断地进行分体、综合交替研究,如此方能更符合实际地审视文学的发展演变,更全面深刻地总结它们的艺术经验。要展示江苏的文学成就,不仅要有作家的创作,也要有研究人员的研究著作。江苏作家队伍固然很强,但研究人员队伍也不逊色。如能将这两支队伍同时组合,当会更显示江苏文学界的成就。

    在我国传统思想中一贯主张文以载道,虽然在不同的时代,“道”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但都主张以当时被认为的先进思想去教化人民。当前的大多数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以先进的思想去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也毋需多说。如今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各地也就将属地内的自然景点、人文胜迹推介出来,以图发展旅游事业。这就不时要借助于文学,为这一任务做出贡献也是义不容辞的。记得省社联在1996年曾召开过一次座谈会,内容是如何利用南京的文化资源,其实早在八十年代,《钟山》主编刘坪同志就说过,有关南京的古代文学作品有两部小说一部戏,即《儒林外史》、《红楼梦》、《桃花扇》。的确,这三部作品均与南京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虽然是安徽全椒人,却对故乡的上层社会极为厌恶,终于移家南京。无论在代言体的小说还是直言体的诗赋中,吴敬梓对故乡、对南京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表露无遗,从移家开始便逐渐融入南京社会,小说《儒林外史》也是在南京写成的,最后病死扬州,却叶落归根于南京而不是全椒。《金陵通传》已收入其子吴烺的传记,这部传记所收人物,如为外来者必居一世以后方可入传,极其严格。因此,可以确认吴敬梓已为南京人,但笔者经过十年努力,呼吁建成的其寓所秦淮水亭,立碑时邀请笔者撰文,首句即点明“皖人也”,这是肯定其出生于安徽,以免引起纠纷。因每见各地为争名家、甚至争名著中之人物,闹得不可分解,殊为无谓。各地都可纪念,只要史有记载,有迹可寻。这些名家不是属于一县一市,而是属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凡有类似争执,文学工作者最好不介入。在有关活动中,我一再强调,不能仅靠宣传一两部名著就能构成城市名片,显示自己的软实力。一个城市的文化,不能仅仅依靠几部文学名著就能弘扬,它还涉及到其它学科,除了文学、史学、哲学而外,还需要城市设计和建筑科学、城市美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民俗学、宗教学等等。总之,增强城市的文化强度是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能奏效的。依靠一两部作品,生拉硬扯地往自家地区贴金,甚至不惜违背事实,压制不同意见等等作法,都不可取。 

收藏
168计划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