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由168计划网、江苏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徐州举行。168计划网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168计划网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芮国强,江苏168计划网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哈萨克斯坦国际信息技术大学副校长Dyussebayev Dauren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智利、孟加拉国等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留学生代表,围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研讨。刘西忠主持开幕式。
张新科指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促进民心相通、增进政治互信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文明互鉴、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各具优势与潜力,通过人文交流,能够促进人才的流动与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面对这些挑战与问题,需要我们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系统思维推进文化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并不是“空中楼阁”,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与中国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匹配,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离开政治环境来谈人文交流。二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传播的方法与渠道。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民众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和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三是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做大做强“互联网+人文交流”。要进一步推动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合作模式。要通过丰富媒体交流形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媒体和文化传播机构等举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道路,增强中国文化形象的亲近感。
在主旨发言阶段,张颢瀚、Dyussebayev Dauren、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志丁、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智利国立都市科技大学政府顾问Felipe Enero Segovia、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Mostak Ahamed Galib、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教授简晓彬、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等9位学者分别作了《“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合作发展的五个维度》《科学与教育:“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视野》《中国海外利益时空演变:1949-2023》《“一带一路”助力非洲蓝色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面向东盟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智利: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进展与挑战》《与各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和成果:以科研交流助力文明交流互鉴》《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能合作》的主旨报告。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的政要代表,以视频、贺信等方式致辞。来自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刚果(布)、伊朗、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代表分别在会上发言。
新华日报:
https://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398312&layountIndex=1&date=20241207&siteID=2&id=1
中国社科报: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06_5817426.shtml?jump_from=1_05_37_01
(组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