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哲学学会副会长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唐正东教授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阐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观作出了重要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加深理解:
首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观的本质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矛盾观集中体现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的阐述中。对于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我们来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不再是私有制条件下的那种由资本所推动的不断增长的生产力,与基于阶级对立的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性矛盾,而是国家、阶级及个人在利益诉求相一致的前提下所出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暂时还不够完善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以往阶段中,表征生产关系内涵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层面上的需要。而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表征生产关系内涵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两种需要的基础上,拓展到了包括民主、公平、环境等诸多层面需要在内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整体需要的层面。再加上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已经获得显著提高,更突出的问题是生产力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就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次,清晰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观。要想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观,必须在对社会发展基本理念、当下社会发展状况等问题上有十分清晰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建设成就及当下中国的发展状况做出了深刻和系统的阐发,也就是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概括,是建立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现状的深刻总结之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已经不能仅仅用物质文化的需要来概括,而应进一步拓展到对整个美好生活需要的层次。
最后,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要矛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知道,能否准确地把握住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直接关系到能否找出解决这些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与策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譬如马克思、恩格斯在19 世纪40 年代准确地把握住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当时的其他许多思想家则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种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准确概括和清晰阐释,既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又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内涵及解决路径。这种新阐释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并致力于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与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研讨会上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