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高层论坛暨江苏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年会在徐州举行。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题,就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与逻辑、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哲学方法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坚定“四个自信”、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议题展开研讨。
“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现象,一是因为学习不够,二是因为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没有讲清楚。”《群众》杂志社原总编周毅之认为,把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讲清楚是哲学的使命与责任。在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同时,理论研究要反省自身,重新思考过程与目标、价值与科学、宏大叙事与碎片化之间关系,从世界观、历史观、本体论、方法论等诸多方面入手,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的大框架下,讲清楚人类文明走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远目标和努力方向。
教育部“”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指出,解决“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前提是真懂。不仅要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更要懂其整体价值,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定位、思想意义和文化定位,并在此基础之上明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以及现代价值。
“作为一种基础的世界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要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 唐正东指出,推动广大群众世界观的改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需要具体化的中间环节。他认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必须从哲学层面积极思考马克思主义深入日常生活的中间环节问题。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在国内让人信服,也要在国际上从战略高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令世界信服的价值观。”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主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怀远认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处理好两对基础性关系:一是先富与共富,二是战争与和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思考、端正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不断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让每个人获得平等尊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中国还必须从战略上处理好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自身安全与同伴安全之间的关系,主动建构战略安全体系。
(省哲学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