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至24日,由省六朝史研究会、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主办,六朝博物馆、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中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编辑部等单位承办的“六朝建康城·东方大都会”国际高层论坛在南京六朝博物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召开,旨在推动六朝建康城的学术研究,助力雨花台区新亭公园的规划复建,丰富与完善六朝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与发展思路。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51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5月23日上午,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胡阿祥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在致辞中指出,六朝建康城作为三至六世纪的东方大都会,对于华夏文明的保存与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新视野下,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他希望本届论坛能在建康都城圈研究、新亭故址研究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在致辞中认为,六朝建康城研究是魏晋南北朝史与中国城市史上著名的难题,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而诸如建康城四至方位、基本朝向的确定以及建康城发展的阶段性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基础论题。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钟玖英、南京市雨花台区区长李世峰亦先后在致辞中阐述了六朝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与南京打造六朝城市名片的必要性。
在论坛主题演讲中,20位专家学者围绕“六朝建康城·东方大都会”和“新亭”两大主题,论述了六朝建康城的政治地位、文化特色、城市规模、空间布局、人口数量、对外交流,六朝建康城在中国都城史和世界城市史上的地位,六朝的历史地位、文化贡献与时代特征,当今江苏省、南京市如何弘扬六朝历史文化遗产;新亭的地理位置、历史记忆、文化象征,新亭的复建规划等,并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省六朝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学锋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发言。此次论坛中的中村圭尔提出的建康都城圈概念,突破了考古学界对建康都城的传统研究框架,更多的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六朝都城;佐川英治将六朝建康城与日本藤原京进行对比,对日本都城制度主要仿自隋唐长安城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美国斯坦福大学丁爱博(Albert E.Dien)教授和美国堡垒州立学院南恺时(Keith Knapp)教授在合编的《剑桥中国史•六朝卷》中,从六朝时期教育制度视角,对六朝时期文化与教育的发展做的注解;经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办主任朱向东所著的《新亭故址新考》以及部分专家的考证,认为六朝新亭的故址基本确定在今南京城西南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小行小区内等论点,均在六朝建康城研究、新亭考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5月24日,与会专家学者对李杰墓、邓愈墓、浡泥国王墓、新发现的东晋张迈家族墓、西善桥历史文化博物馆、姚南明墓石刻等雨花台区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六朝博物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省六朝史学会 颜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