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计划网

学术交流
“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学术聚焦——江苏省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大会综述之十二

168计划网:发布时间:2016-07-11 | 信息来源:

“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学术聚焦——江苏省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大会综述之十二

    2015年12月11日,以“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为主题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江苏理工学院召开。168计划网副主席徐之顺,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副校长崔景贵,常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叶英姿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党政机关、高校、党校、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南京大学沈坤荣、郑江淮,东南大学周勤等特邀专家先后就“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工业4.0与2025:江苏‘智造’什么?”“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红利、全球价值链红利与产业升级” 和“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等话题做主旨发言。分会场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的理论创新”、“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的实践”两个专题展开研讨。

    中国制造2025:建成“制造强省”的行动纲领

    与会学者指出,江苏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大并不等于强,应主动应对建设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存在的问题,深入实施创新工程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引导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柔性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发展。

    “应当明确主攻方向,找准改革重点,使江苏制造业发展在‘中国制造’中走在前列。”徐之顺指出,2015年以来,江苏为率先建成 “制造强省”和五个“迈上新台阶”,召开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聚焦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十五个重点领域,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绿色生产制造等8大任务,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军民融合、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质量品牌建设、制造业国际化、绿色制造等8大工程。《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将推动江苏成为具有国际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学术理论界应积极主动展开研究并提供有效政策建议,为江苏制造强省目标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王建华表示,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国制造2025”是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全省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路精英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这一主题,以智慧的维度,探讨江苏智造业的未来发展之路,集聚效应十分突出,必将对建设制造强。ㄉ“强、富、美、高”的新江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江苏理工学院将以承办此次学术大会为重要契机,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深化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为常州市乃至江苏省智造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创新与互联网+:制造转向“智造”的双轮驱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谋求优化升级,科技、互联网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江苏制造业发展越来越表现为由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来驱动。

    沈坤荣认为,由于现阶段的资本边际报酬率递减以及劳动力流动性下降,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等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最终需求。在拓展国内发展新空间方面,应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形成沿海沿江沿线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带,实施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同时,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以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

    当前世界制造业前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注创新、网络化、智能化、再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大力发展机器人、3D 打印、新能源汽车等先进产业,试图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意在全面振兴本国制造业以期获得更高国际市场份额。周勤提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工业4.0计划(智能工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已经逐渐向工业、制造业领域延伸,智能工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够带来增长周期,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而寻找制约影响机会窗口的因素对于把握突破性技术创新非常重要。中国足够规模的人口和市场容量、扎实的产业基础、大学扩招带来的足够人才储备、政治制度和技术制度完整体系、创新文化的认同等构成中国崛起的现实条件。

    深化改革:为制造转向“智造”保驾护航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离不开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要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有学者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由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政策目标上,应坚持立足长远,持续改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着眼中期,解决重大的结构性问题,兼顾短期,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歼灭战和保卫战,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整体协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郑江淮认为,应对世界前沿的动态变化谋求更多的“信息化红利”和“全球价值链红利”,政策取向上应构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推动数据要素的供给和优化配置,改革劳动力市场制度和科研体制,鼓励“走出去”进入全球价值链更高端环节;江苏制造业应不断完善获取“信息化红利”和“全球价值链红利”的制度基础。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徐先宜认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应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支撑和系列保障。

    会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168计划网联合主办,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承办。会议收到参会论文100余篇,评出获奖论文30篇,其中一等奖11篇,二等奖19篇,20位专家先后作了大会主题演讲及小组发言。(陈晓雪 刘东皇)

 

附:“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学术聚焦专场主题发言专家观点:

 

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沈坤荣 教育部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学术聚焦——江苏省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大会综述之十二

    在外部需求下降难以扭转的情况下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有效供给不足表现为供给数量不足、供给质量不优和供给成本太高等,有效供给不足的根子在体制上,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最终需求,关键在于改革。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按照这一要求,从政策目标上,应坚持立足长远,持续改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着眼中期,解决重大的结构性问题,兼顾短期,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要瞄准具有较强调节作用的领域发力,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输信息成本并有利于增加总需求,从而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讲,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应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要在拓展国内发展新空间和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两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高整体协调性。

信息化红利、全球价值链红利与产业升级(郑江淮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

“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学术聚焦——江苏省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大会综述之十二

    世界前沿变化的本质是“信息化红利”和“全球价值链红利”获取与分配,各国在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竞争优势决定 了它们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上增加值份额大。泄冉嫌攀频谋浠龆ㄖ泄谌蚣壑盗吹匚坏谋浠。

    工业4.0导致信息化红利和全球价值链红利再次变化。信息化红利越来越显著,各国在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竞争优势决定了它们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上增加值份额大小。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增强了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将使得全球价值链变化充满不确定性,但是,网络化、数字化工厂的发展,将使拥有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越多的国家,获得更高比例的增加值份额,对全球价值链的控制力更强。如果智能制造技术在各国发展趋向于均衡,那么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分配上趋于平均,反之,国家之间发展不平等程度加强。技术落后国家的优质资源将被挤出。低成本的高技能劳动力的人才红利,中产阶层崛起与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强政府”和“改革”的“体制优势”等新比较优势的确立,决定着中国制造2025能否使中国获取更多的“信息化红利”和“全球价值链红利”。

工业4.0与2025:江苏‘智造’什么?(周勤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学术聚焦——江苏省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大会综述之十二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2014以来中国规模以上企业面临“倒闭风险”,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制造业发展是大国崛起的基。1990-2050这段时期是中国在崛起,走的是与英国、德国和美国崛起不同的“清华模式”。

    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没有总体完成工业2.0和工业3.0,就需要面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工业4.0计划(智能工业),由此,中国工业制造的发展走的是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行发展道路,实现工业4.0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生产、制造的标准化、模块化及数字化。产业升级包括产业间升级、产业内升级和产业链升级等,中国产业升级不能忽视全球化、网络化、双边市场、多变市场和平台等外部因素。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已经逐渐向工业、制造业领域延伸,智能工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徐先宜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院长助理)

“中国制造2025与江苏智造业发展”学术聚焦——江苏省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大会综述之十二

    进入全球化制造阶段,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了企业——社会——国家的界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突破国界运动,转型升级的方向应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先进工艺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相融,智能制造将带来市场产品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和产业模式的创新。

    中国制造2025需要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江苏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匦氚盐绽坊,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统筹科技优势,从关键制造环节切入大胆创新,打造中国最具综合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迈向装备制造强国的科技引擎。

收藏
168计划网【集团】有限公司